谁在打假球
全世界赌球的人可不少,这是个大市场。然而十赌九骗,若想长期取胜,没有参赛球员的配合,难以成事。那么,什么样的球员最可能配合打假球呢?
首先当然是手头比较缺钱的球员,打假球一经披露很可能会毁掉职业生涯,所以如梅西或小皇帝詹姆斯之类的球员,打假球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是从技术上讲,篮球运动员可能比足球运动员更容易打假球,这既和赌球的规则有关,也和球员的动机有关。
赌过球的人都知道,赌球很少单纯赌谁输谁赢,那样太容易。一旦劲旅遇上鱼腩,大家都赌劲旅赢,庄家怎么赚钱?所以大多数赌球都是赌比分。比如赌足球,两队若一强一弱,那一般强队需要让一两个球。比如,若开出的盘口是强队让一球半㊟,那在最后的比分中,强队必须赢弱队两个球以上才算赢,否则算输。
对参与赌球的球员来说,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自己又赢了钱,自己的球队也赢了比赛。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若市场上普遍看好强队赢两个球以上,而强队的队员又参与了赌球,那他们最好就只赢一个球。这样既赢了比赛不损害本队成绩;又赢了市场上那些认为他们会赢两个球以上的人的钱。
但问题在于,这事儿好说不好做。足球比赛瞬息万变,胜负就是一两个球的事儿。强队队员若只想赢一个球,然后在领先一球之后就消极怠工,那火候把握一旦稍有差池,就会被对方扳平甚至反超,那球队就倒霉了。所以,除非赌博金额巨大而且比赛场次无关紧要,否则这么玩儿火的风险可不小。可世上哪儿有胜负无关紧要而赌博金额巨大的比赛呢?是以为难。
篮球便容易些。强队一旦遭遇弱旅,赌博盘口往往动辄就让十几分。这就给强队参与赌球的球员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比如你让15分,那我赢个10分就差不多了,而且差距拉到10分之后,控制场面保证别输要比足球容易的多。
所以,一旦篮球比赛强队遭遇弱旅,强队队员参与赌球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若这些球员手头还缺钱,那赌球的可能性就更高。那么又是谁最穷最缺钱呢?当然是大学生运动员。以上推理如果正确,那我们在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强队遭遇弱旅的比赛中发现强队老是放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曾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中观摩过如何赌球。在巨大的赌场中,赌球的场所是单独圈起来的,其中不准使用任何通讯设备。很多巨型屏幕环绕,播放各类体育比赛的直播和比分,供你下注,场面像极了股票交易所。因为赌博是真金白银,所以下注的人往往小心谨慎,比满嘴跑马的侃爷们谨慎得多。这样一来,赌场在收赌注定赔率的时候,就相当于收集了所有赌徒经过精心考虑后的预测信息。久而久之,赌场赛前开出的盘口和赔率,就会极其接近赛后的真实比分。
以足球比赛为例,若你买强队让弱队一球半,而市场赔率只是略高于一赔一(比如你买一块钱,若买中,赌场赔你一块一),那多半事后的比分就正好是2比0。当然不可能做到次次准确无误,但成千上万场比赛放在一起看,世界上没有比赌球赔率更精准的比分预测。
这也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用赌博的数据来做预测。各路赌注汇集在一起后,市场上的盘口和赔率就相当于汇聚了所有赌徒的预测后得出的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比其他预测手段的误差要低很多。比如在2010年后半年,赌博市场上有人赌「美国会不会在2010年年底之前对北朝鲜动武」,赔率低于0.2。意思是说,你若赌美国会动武,那只需要花不到两毛钱买上一注,一旦最后美国动武了,你就赢一块。为什么赔率这么低呢?因为市场不相信美国会动武。赔率低于0.2的意思就是市场认为这事儿发生的概率小于0.2。反过来,若市场认为某件事几乎确定会发生,那赔率就很高了。比如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前期,市场上买奥巴马获胜的,买一注只要差不多0.51美元,一旦奥巴马获胜就能赢一块,这说明当时市场认为奥巴马和麦凯恩半斤八两,获胜概率一半一半。可是随着大选的推进,买奥巴马赢的价格越来越高,直到投票前夕,价格大概涨到了九毛多:你花差不多一块买一注,最后要真赢了你也只能拿回一块,没什么收益。也就是说,市场当时已经认为奥巴马一定会赢了。
回到美国大学生男篮联赛(NCAA)上,有人研究了36000多场比赛的数据,通过对比比赛结果和赌场上的赔率,发现市场让球超过12分的强弱分明的比赛中,强队放水的可能性显著升高。基本的经济道理就如上文所述:强队队员在赌场大幅度让球的比赛中,很容易就能放水而少赢几分,这样既赢钱又赢球,自然参与赌球并放水的可能性增加。
简单的说,研究者从数据里发现了两件事:在赌场让球低于12分的比赛中,赌场开出的让球数基本上完美地预测了实际比赛的结果;而在赌场让球高于12分的比赛中,实际的比分系统地比让球数低,也就是说胜方的球员们很有可能在放水。
当然,很多人质疑这种说法,他们反驳说:「在领先10分以上稳操胜券之后,教练就换板凳队员上了,所以最后实际上赢的分数没有想象的高。」但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数据中出现的另一种离奇状况。比如说,那些让球12分的强队中,很多时候都能赢对手20分,这说明上不上板凳队员的关系不大。想想看,强队大比分领先后换人,弱队大比分落后之后难道不也是直接认输换板凳队员么?板凳对板凳,相对实力应该不会大受影响啊?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强队都赢得比12分少,却基本上从来不赢13到16分。也就是说,围绕着赌场上这12分的赔率附近,有一些异常的现象出现,似乎只能用打假球来解释。至于为什么是12分,而不是9分10分,我想可能对大学生联赛的年轻球员来说,三个三分球的差距和四个三分球的差距,是一道心理上的坎儿吧。
又有人问了,既然你认为赌场的预测那么准确,它们怎么没预测出有人打假球呢?如果他们已经预测到有人会打假球,那盘口应该做进一步调整啊?如果这种调整也是有效的,那最后的比赛结果还是应该和赌场的盘口一致啊?
这是个好问题。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参与赌球的人系统地低估了球员造假的可能性。毕竟,体育比赛内幕重重,而且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很难找到确定无疑的证据来证明球员在打假球,毕竟谁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就算在媒体高度发达的美国,体育丑闻也很罕见,普通民众对复杂的情况估计不足,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也许世界真的很美好,体育竞赛真的很公平,真的没人打假球。不过我想中国的球迷,肯定没有这种幻觉。
注:关于NCAA打假球的研究,来自2006年的论文《比分放水:NCAA篮球的腐败》(Point Shaving: Corruption in NCAA Basketball, AER),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ustin Wolfers。
-
「让一球半」而不是「让一球」是为了避免平局。如果只让一球,而结果真是一比零,算谁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