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头红十字
美国红十字会的最主要职能是什么?不是慈善救济,而是采血卖血。
要理解一个机构的主要职能不能看广告,不能信宗旨,不能听宣传,而要看这机构把主要的资源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如果这机构花费的每一块钱里有六毛用于采血卖血,只有一毛用于赈灾救援,我就不会把「赈灾救援」而会把「采血卖血」当成这机构的主要职能,尽管红十字的宪章中只字未提「采血卖血」。
1988年是美国红十字会成立的第107个年头,当年红十字会所有的开销中59%用于采血卖血,只有不到10%用于灾害救援;1995年,这数字分别是62%和13%。2007年,它3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一半儿来自血液部门。
上市公司若想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需要严格公开财务情况,对股民有个交代;美国红十字会主要业务是采血卖血,从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并将之卖给需要的医院或军方,但很多献血者却对这一业务一无所知。朋友们,你说奇不奇?
医疗服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自然做为医院主要投入品之一的「血液」也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上网搜索关于血液市场的资料,会发现各种研究机构的大量研究报告,篇幅浩大,定价常常数千美金,可见这血液市场规模之大。实际上,美国红十字会1988年的收益是9亿8千5百万美元,如果把这数字用到同年的「财富500强」中,可排第339位,而它的「血液部」同年的收益便是5亿3千5百万,在「财富500强」中也可排到447位,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级别的血头。
就采血过程而言,研究表明义务献血比卖血要好,因为前者的血液通常更干净。虽然献血是义务的,但红十字会从义务献血者手中采集的血液可不是「义务」交给需要的医院的,这里头是买卖关系。
「血液」是一项稀缺资源,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分配。我信奉市场的力量,所以「卖血」──用价格手段调配血液到需要的医院手中──对我而言没有大问题。有问题的是红十字会卖血卖成了垄断机构,成了血液市场上头号巨人,并屡出奇招打压其他竞争者。和其他的血库一样,红十字会也标榜自己是非营利组织,其血液的价格仅仅弥补了其成本——50%的人工费,25%的处理和检测费用(新鲜血液采集后并不能立即投入使用,需要经过检测和一定的医学处理),其他是那所谓的管理开支。您可别小瞧「非营利机构」这个头衔,这可是强大的武器,一可用来宣传,二可用来游说联邦政府的免税待遇,这后者尤其非同小可数额巨大。当红十字会在血液供应市场上越做越大,行为也越来越像垄断者之后,反垄断官司就不断找上门来,连法官们也不禁感慨:「这『非营利』和『盈利』组织的界限可是越来越模糊了。
让我再具体一点。
「血液」是个整体的概念,学名「全血」,按容量记,这里头45%是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约55%是血浆。对血液的需求绝大部分是对红血球的需求,对血浆的需求较少,虽然后者在「全血」中占的比重很大。
在美国「全血市场」的供应链条上,美国红十字会占了45%的份额,「美洲血液中心」(Blood Centers of America)也占了45%,但这后者其实是很多独立血库的联合体,类似石油欧佩克,绑在一起才能有力量和红十字会抗衡;最后的10%来自医院和军方的献血中心。
1997年,一家名叫VITEX的公司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杀死」血浆中的艾滋和乙肝病毒,从而产出「无病菌血浆」(又称SD Plasma),这项技术立刻被美国红十字会买断了在北美的使用权。与普通血浆相比,这种血浆价格要贵上一倍,但随着这种血浆的问世,谁还再需要普通血浆?所以红十字会迅速垄断了北美血浆市场。
说过了,血液市场的主力军是「红血球市场」而不是「血浆市场」,出于对专利的保护,「血浆市场」上由技术造成的垄断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争议。有争议的是,红十字会会不会滥用自己在「血浆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将其市场势力扩张到「红血球市场」?读者须知,这两种产品可是典型的放在一起联合生产的,而且很多时候联合出售,所以借助血浆市场的垄断达成红血球市场的垄断,并不是难事。
1998年5月,在美国政府和「美洲血液中心」的推动下,美国司法部开始对红十字会进行反垄断调查。不久,五角大楼介入,因为军方特别想获得这种技术,但无奈被红十字会垄断掉了。过了不久,这调查便不了了之,原因是市场上出现了另一种技术,同样可以生产「无病菌血浆」,红十字会的「短期垄断」被打破了。但故事远没有完,VITEX现在对消灭红血球中病原体的技术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红十字会做为血液市场的巨头一直在盯着这技术。可能用不了多久,新一轮大型的反垄断诉讼又要开始了。
说到军方,讲个插曲。美国红十字会的领导者和中国一样,都是位高权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而军方作为血液的巨大买家,一直是红十字会力求争夺的大客户。90年代,当时的红十字会的领导者Elizabeth Dole就一直想借助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而让红十字会变成军方血液需求的唯一供应商,但最终未果,军方坚持血液需求应对整个市场开放。
美国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庞大机构,角色是多重的。但它最大的角色是血液市场的巨头。从收入和支出数目以及比例看,与采血卖血相比,灾害救援远远不是红十字会的主要职责。这样庞大的采血机构,一旦工作有疏漏,后果不堪设想。有本书叫做《坏血:美国红十字的危机》(Bad Blood: Crisis in the American Red Cross),说的便是红十字会由于管理疏漏,「脏血」流入市场的惨痛教训。此外,互联网上有一份写于1987年的极其详尽的报告《血液掮客》(The Blood Brokers),分五章,详尽记录了美国红十字会如何从从事「灾难和各类救援」一步步变成了血液市场上的巨头,非常值得一读。
注:本文写于2008年汶川赈灾期间,当时写作时收集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今日已遗失,故无法列举,请读者见谅。对「反垄断」的经济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北京大学薛兆丰的著作《商业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