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朝鲜的没收式“货币改革”
改革的另一个动机有可能是,朝鲜陷入了更深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通过“没收”的方式从民间收集财富。我不清楚朝鲜老百姓还有多少能刮的,但这种“没收”的方式,和杀鸡取卵没有任何区别。
我到一个小国出差。下了飞机,就将随身携带的美元换成当地货币。后来我发现,在当地可以直接花美元。在这个国家美元如此流行,以至于当地电话公司的信息台就提供汇率服务信息。你拨一个号码,对方就会报给你当时的市价汇率,而不是官方汇率。所以,在买东西的时候,谈好了价,我说我要付美元,小贩通常会掏出手机打个电话问汇率,然后换算成美元收我的钱。后来,我去这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访问,才进一步了解到在这样一个小国里维持本国货币的成本。这里不讨论更高层次的成本,比如没有足够的人才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导致这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经常出现问题。最基本的方面,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印制纸币,所以只能委托国外的公司做。结果导致这个国家国际支出中的一大块,竟然是印钞票的费用。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向陪同的中央官员询问当日的汇率时,那位官员竟然也直接拿起电话询问市面上的汇率,而不是告诉我们中央银行制定的官方汇率。
朝鲜大概是小国中的一个例外。根据各种无法完全证实的报道,朝鲜有着十分高超的印钞技术,印钞的成本不会对这个国家发行新钞票构成任何障碍。2009年末,朝鲜进行了“货币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把旧钞票的数字末尾去掉两个零换成新钞票,也就是说旧币100元可以兑换新币1元。但朝鲜同时规定了兑换的上限,每个人最多只能将15万的旧币换成新币,这还是在遭遇抗议后被提高了的上限。而根据《纽约时报》报道,15万朝鲜旧币在黑市仅值35美元左右,不到250元人民币。而据其他的资料报道,可能还不值那么多。
朝鲜为什么要这么做?国家情报机构可能有更准确的信息。如果只看表面,这根本就是一种自杀式的没收,而最受伤害的,恐怕是中层的老百姓。最穷的老百姓不是不会受到伤害,只是赤贫的他们已经不存在变得更差的空间罢了。
有报道说,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均贫富。设置一个上限,等于没收了富人的浮财。不过我想,朝鲜这么做很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我是一个有钱的朝鲜人,绝对不会把我的财富以朝鲜纸币形式存放,因为朝鲜纸币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纸币。这些钱不仅在朝鲜买不到什么东西,因为大多数物品都是配给的,在国外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因为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别的地方收取朝鲜纸币。我有相当大的把握断定,朝鲜的富人一定是以硬通货或者实物形式保存财富,这场货币改革对他们来说,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影响。而最穷的朝鲜人可能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财产。这场改革只会影响到中层的朝鲜人。我不清楚在朝鲜什么样的人算是中层。也许是普通的政府公务员,也许是军队的中层干部。这些人最有可能持有相对多的朝鲜纸币,并因此在这场改革中面临被没收财产的命运。问题在于,如果这场“改革”最终得罪的是这些人,那就算不上是政治上的明智之举。
改革的另一个动机有可能是,朝鲜陷入了更深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通过“没收”的方式从民间收集财富。我不清楚朝鲜老百姓还有多少能刮的,但这种“没收”的方式,和杀鸡取卵没有任何区别。它无疑在告诉老百姓,千万不要持着朝鲜货币,有钱就要换成实物。而一种没有人愿意持有的货币,除了贬值,没有第二种可能性。如果在改革后不久,黑市的新朝币大幅贬值几百倍或者上千倍,一点都不用惊讶。如果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朝鲜发生恶性通胀,即便商品的官价不动,黑市价格却大幅飙升,那也不用惊讶。相反,如果这些事情不发生,那才是让人惊讶的。
后来,韩国媒体传出消息,朝鲜确实在货币“改革”后出现了全国市场混乱、黑市价格飙升的局面。而主持这场“改革”的高级官员也被革职,甚至有消息说他被处决了。
谁来主持这样的“改革”,失败都是板上钉钉的,最后成为替罪羊也没什么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