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龙生龙”和“贫困陷阱”
左派和右派对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不平等经常有不同的解释。左派会觉得,因为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特别是机会的不公平导致了不平等;而右派则强调,人和人本来就平等。《“龙生龙”和“贫困陷阱”》就是从左派和右派的不同视角,来审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考试成绩也越好。
天价烟,恐怕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烟本身就是一种公认的害人害己的东西,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能在自己的白宫里自由抽烟。但在中国,还有很多人把天价烟当做一种奢侈品,在人前炫耀。天价烟出现的社会背景是复杂的,因此一纸禁令并不能解决深层的问题。但《天价烟该禁》还是试图论证,禁天价烟是一件几乎看不到副作用的事情。
医疗改革,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必需的和奢侈的医疗》想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医疗改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十分艰难。医疗服务的必需品性质意味着,它应该是一个普适权利,但医疗服务的奢侈品性质又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普适权利。
《黑社会的隐忧》的写作背景是,很多评论都在论证中国应该减持美元,而更多地持有别的货币,因为美元已经不再安全。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黑社会还在继续持有美元,也许我们现在的担心还太早了。
《要钱还是要命》则着重突出了医疗服务作为奢侈品的一面。事实证明,医疗技术的发展,在让很多原来不能治疗的疾病变得可以治疗的同时,也开始让治疗变得越来越昂贵。这篇文章的题目看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的确是过去几十年医疗的发展抛给人们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越聪明的人挣得越多,生的孩子也会越聪明,考试成绩自然会越好。所以,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并不是高收入导致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好,而只是“有聪明的爹妈,就很可能有聪明的孩子”。
下面这幅图,在美国的博客圈里引起了很大争议,我把数据找来翻译成中文。

资料来源: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
这幅图反映的事情十分简单,就是家庭越富裕的学生,SAT(可以算是美国的高考吧)的考试成绩也越高。
美国右翼一点的评论者,比如哈佛大学的曼昆教授就给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右派更喜欢的解读:用中国的俗话说,这幅图很可能是因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因为越聪明的人会挣得越多,生的孩子也会越聪明,考试成绩自然会越好。所以,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并不是高收入导致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好,而只是说明“有聪明的爹妈,就很可能有聪明的孩子”。从学理上说,曼昆说的并没有问题,而且曼昆给出的理由,是有证据支持的。一些研究就专门考察了那些被领养孩子的考试成绩,因为领养的孩子,并没有养父养母的基因。如果曼昆给出的理由是对的,那上面这幅图里的现象就不应该发生在领养孩子的身上。事实上,这一猜测确实得到了数据的支持。这种解释显然不会让左派的评论者喜欢,比如说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鲁格曼教授就很满意。他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遗传、环境和正义》,以作回应。克鲁格曼给出了一个左派喜欢的解读: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往往生活在环境更差的社区,只能去教学质量更差的学校,父母恐怕也没有办法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于是这些孩子得不到相应的机会,未来的考试成绩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相互加强的,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贫困陷阱”的说法——如果父母穷,孩子可能会继续穷下去。这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有证据支持的。“贫困陷阱”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一些研究还发现,即使控制住了父母的智商,美国家庭收入低的学生还是存在劣势。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考试成绩差,不全是因为智力不如别人。
左派和右派,谁对谁错?他们看到的恐怕都只是事情的一面。有时候,即便在事实上没有争议,也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因为不同的人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再仔细想一下左派和右派的观点,双方说的话其实并不存在任何矛盾,“龙生龙”和“贫困陷阱”是完全可以并存的。大家只是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观点而已,没有对错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