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肥胖率和人均收入

肥胖率和人均收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还是相当明显的。

一天晚上各主和我正在吃晚饭,听到电视新闻说,2009年美国的肥胖问题加剧。2009年,成人肥胖率的冠军是密西西比州,那里每三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肥胖症。听到这个新闻,一下划过我脑子的就是,密西西比州也是美国按人均GDP计算最穷的州。于是,我查了一下美国各州人均GDP和肥胖率的数据,做出了下面这个肯定不算新鲜发现的图(参见下页)。图中的每点对应的都是美国的一个州,横轴是这个州2007年的人均GDP,纵轴是该州的成人肥胖率。不用什么高深的统计分析就会发现,越穷的州人越胖,肥胖率和人均GDP之间的负向关系还是相当明显的。

肥胖是美国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连现在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都在白宫里种植蔬菜。除了向人展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外,她更重要的目标恐怕还是示范健康的饮食习惯。虽然我相信研究肥胖问题的文献一定已是汗牛充栋,而我完全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对肥胖率和收入的关系,还是有自己山寨版的解释。

美国各州肥胖率和人均GDP
一沙一世界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我的故事从我养的金鱼开始。养过鱼的可能都知道,养鱼最要记住的一条就是不能喂食喂得太多,否则鱼会撑死。我最初觉得是鱼笨,不知饥饱,后来想想未必是这个道理。你去自然界看看就会发现,生活在野外的动物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找吃的。食物对于动物而言几乎永远都不够,吃撑甚至撑死这种事情极少会发生在野生动物头上,不够吃对动物而言才是常态。因此我相信,动物的基因里天然就是要多吃,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金鱼能被撑死,只不过是因为它们被放在了人工的环境里,这才出现了它们的基因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太多的食物。人也是从动物演变来的,人类的基因也是饿了几百万年饿出来的,因此应该也有着强烈的对热量的热爱。你难道没有发现,好吃的东西和热量高的东西几乎总是同义词吗?人类对热量高的东西难以抗拒,从骨子里说也是一种本能,是几百万年的饥饿留下的遗产。可人类的基因并不知道人类已经进入食品充裕的时代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肥胖是现代病,是富贵病。

但为什么反而是穷人胖,富人瘦?过去我们听说的可都是富人吃得脑满肠肥,穷人饿得皮包骨头啊。一个解释当然可以是富人的自制力强。因为自制力强,所以能在事业上成功,因此才成为了富人,也因此才能抵制食品的诱惑。但这难免有点人种论的味道,更何况很多富人也不一定是自己致富的。在我看来,更关键的因素恐怕还是现代的食品生产模式和农业补贴的缘故。2009年一个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就很好地描述了这个故事。现代的生物技术加上政府对农业的大量补贴,使得卡路里可以以工厂化的方式大量生产。事情的源头是玉米。生物技术改良了玉米,使它既高产且淀粉含量很高。然后,玉米里的淀粉又被工厂化地转化为鸡肉、猪肉、牛肉、各种油脂、糖浆和各种我们听说过或没有听说过的食品原料。再加上农业补贴的存在,导致高卡路里的食品反而异常便宜。相反,那些天然的、有机的、热量低的食品,反而更少更贵。去美国的超市里逛一下就不难发现,那里的蔬菜通常要比肉贵,矿泉水比可乐贵,这是一种完全反自然的结果。穷人吃便宜的食品,而便宜的食品恰恰是高热量的食品,只有有钱人才出得起钱吃更健康的食品。于是不出意料地,产生了穷人胖,富人瘦的现象。

人类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需要意识到的是,我们在利用技术的同时,也在做很多自然界原本不会出现的事情。肥胖,特别是越穷的人越胖,怕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太和谐的一点小小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