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震+宏观经济=一场幻觉
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中国多年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自然灾害。这场地震,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引发了很多讨论。我也很关注这些讨论,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地震发生后不久,就有人开始说地震能够拉动宏观经济,并可能会引发政策变动。尽管坏事有时候确实能变成好事,但地震最后反而对经济有利的说法,在我看来实在太牵强了。《地震+宏观经济=一场幻觉》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地震,其实就是一件坏事。所谓对经济的拉动,即使存在,也只在会计意义上存在。地震发生之后,全国人民的捐助源源不断地涌入灾区,这种爱心让人十分感动。问题是大量资金和物资在短时间内涌入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及一些相当随意的政策举动,最后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灾后重建不要变成石灰烂泥般的灵药》就是提醒大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在救灾的最初阶段过去之后。地震过后,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成了一个经常提起的政策。但我觉得,任何政府的强制性措施,即便是出于好意,也要仔细斟酌。毕竟强制是一种限制自由选择的东西,好意不能被当做限制选择的理由。
《抗震标准与自由选择》说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分析为什么政府是否应该提高抗震标准是一个合理的问题而且需要一个答案;第二件是,在和网友进行广泛讨论之后,我为什么觉得强制提高抗震标准是一个合理的政策。
我的判断是,灾后重建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即使在数据上体现出来了,也是一个会计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收入和财富的增加。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除去悲痛以外,网上出现了很多评论,觉得地震和震后重建会影响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我自己是经常有的:去参加一个婚礼,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去听一位大师的讲座或者就是看场电影,有那么几个小时,你完全和平时的生活脱离,进入到一种特别的情境中,进而忘记了日常的痛痒。那几个小时是真实的,但又是幻觉。说它真实因为它真的发生过,说它是幻觉因为第二天一觉醒来,你会发现你还是你自己,该痛的地方痛,该痒的地方痒,生活其实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汶川地震恒久性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恒久性地改变了四川西北部的面貌,那是真真实实的人间悲剧。但所有把地震和宏观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宏论,我觉得都是幻觉。
为什么我觉得灾后重建在2008年的中国并不能拉动宏观经济?先说一段没几个人能看懂但很能唬人的理由:想像一个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然后引入了政府支出冲击(灾后重建)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转移支付(捐款)。即使我们接受凯恩斯的假设,即产出由需求决定,但如果我们承认中国在震前的经济不是偏冷,而是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从理论的角度说,灾后重建对经济很难有大的拉动作用,即便有也补偿不了存量的损失。事实上,中国经济在震前只能说有过热的嫌疑。而经济越热,说明经济越接近新古典的假设。换言之,产能运用处于高位。这样产出更有可能由供给决定而不由需求决定,因而自然灾害会使经济走慢而不是走快。因此,我的判断是:重建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即使在数据上体现出来了,也是一个会计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收入和财富的增加。
上面这段绕口令其实只是在重复一个叫“破窗谬误”的东西。这是一个源自19世纪法国学者巴斯夏的故事:一个小孩打破了商店的窗户,商店的老板就要去买玻璃,这样玻璃店的人就有活干了;玻璃店的人又需要买面包,这样面包店的人也就有活干了。照此推算,打碎了一块玻璃反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从而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但巴斯夏接着就论证了这其实是个“谬误”。为什么呢?我们只看到了打碎玻璃可以创造就业,却没有看到同样的钱如果不用来配玻璃而花在别的地方,一样可以创造就业。
“地震能够拉动宏观经济”的说法,很大程度上都是踏入了“破窗谬误”的陷阱。打破窗户是坏事,不是好事,同样的,如果地震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那么关于地震要改变货币政策走向,地震要影响股市走向以及房市走向的论断就更加不着边际了。我觉得地震对于经济的影响,就像一场电影对我的影响一样。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地震上,觉得似乎整个世界都变了。但宏观地看,经济实际上几乎没发生什么变化。灾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1%,经济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灾区的重建,就算投入700亿吧,就算2008年全都用掉,就算这笔钱真的能拉动经济,即使乘数为2,最后也就能拉动1400亿,对全国GDP的影响也只有1/200,这就相当于中国2007年半个月的外汇储备增长。如果这么点变动就要改变中国的货币政策,就能改变中国股市和房市的走向,那中国每年发生的这个量级的事情数都数不过来,中国又会如何呢?我们2007年的财政支出增加了将近10000亿;2007年我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了合人民币30000多亿;2007年沪深两市一级市场融资将近8000亿,比2006年多出1000多亿;2007年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还花了合人民币6000多亿将近7000亿,比2006年多花了2000多亿。
历史地看,纵观美日欧和新兴市场国家,近代以来的自然灾害几乎从来没有造成过宏观经济上的严重后果,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国家发生过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时期”,后来也被证明主要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总之,各种以地震的名义制造的宏观经济话题,是很难令人信服的。生活不是电影,宏观经济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