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这是中国,但不是现在的中国
我希望那天,在奥林匹克公园里,我和谷主是在走进未来,而不是走进一个主题公园。
北京的奥运会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奥运会,其中不少故事存在争议。但是,抛开所有的争议,仅从奥运会本身而言,绝大多数西方媒体都承认,北京奥运会是难以超越的。自然,持批判意见的人会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此办奥运,太过奢华。
奥运期间的一个晚上,我和谷主看完一场比赛后,在奥林匹克公园里沿着北京的中轴线漫步,我问自己:对这场奥运会,我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我的身体里有一个感到自豪震撼的我,那个我可以写出一篇满是溢美之辞的文章,因为大概没有人会不为美轮美奂的奥林匹克公园震撼,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会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然而我的身体里还有一个挑剔怀疑的我,那个我可以从不同侧面写出一篇满是批判的文章,因为我知道这些美轮美奂的背后是十分昂贵的投入,这笔投入即便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说都不是小数目。而我们更会猜测这么庞大的场馆在赛后会不会被闲置和浪费,但所有这些都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不是最原始的感受。我最原始的感受很简单,当我站在鸟巢和水立方中间时,我对谷主说:这是中国,但不是现在的中国。电影《诺丁山》里的一句台词也蹦到了我的脑子里,就是休·格兰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在他家里第一次对话时,格兰特对罗伯茨说的:超现实但美好。
我不知道奥林匹克公园会不会是未来中国的一个缩影:从最中国的部分,唐宋的蹴鞠、马球、牌楼和中国红,到最现代的光、电、环保和建筑技术全都融合在那里,那么自然,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很显然,这个奥林匹克公园是下了大工夫,花了大价钱的。但我们也知道,现实中的中国还不是这样,没有这么奢华,没有这么现代,也没有这么完美。看奥林匹克公园,就像是看车展上的概念车——我们可以分明地看出那是一辆奔驰或者保时捷,但它又不同于任何一辆现时的奔驰或者保时捷。这就是我说“这是中国,但不是现在的中国”的原因。
我知道,中国如果能够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同时珍视而不是破坏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总会有一天,而且也许是不太远的一天,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会变得像奥林匹克公园这样,处处富足,既传统又现代。但我也知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让北京、上海这些巨型的现代化城市越来越不代表剩下的、更不广为人知,但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那里的中国。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听到过一段发生在两个美国人之间的很有意味的对话:你去过中国吗?其实没有,我只去过北京和上海。连外国人都知道,北京和上海,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实际。还有就是,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传统正在很快的被更西化的东西取代。被推倒的四合院变成了高楼大厦,杯子里的茶变成了咖啡、可乐,京剧打上英文字幕变成了用来娱乐外国人的东西。我们在全面拥抱西方先进文明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自己老祖宗的宝贵财富给忘在脑后了。
我多么希望那天,在奥林匹克公园里,我和谷主是在走进未来,而不是走进一个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