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集体减薪还是个别人失业
在经济走差的时候,工资越缺乏灵活性,失业的状况就会越严重。由此看来,失业的人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的灵活程度。这件事情的分配意义在于,减薪相当于让更多的人一起承担经济变差的成本,而裁员则是让一小部分人首当其冲。
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必然会放慢甚至出现减少的状况。同时,一个并不轻松的现实是,这种收入增长的下降不会平均分摊到所有人的头上,而是一部分人承受大部分的下降,而大部分人毫发无损。
具体的表现是,一部分人会失业并失去收入来源;另一部分则保有其工作,其收入也还有保障。这件事情看上去不那么公平。更何况,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往往是最需要工作的人。他们本身可能就属于边缘人群、困难人群,或者是缺乏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相比其他人群,失业对这些人的生活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诚然,失业增加是经济变差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失业究竟是否必要,并不一目了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企业是否愿意并且在多大程度上通过调整工资来吸收经济变差产生的冲击。
对企业来说,裁员和减薪,对控制成本的效果是类似的,都是减少工资开销。和减薪相比,裁员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裁员虽然不难,但等到经济变好的时候,重新招聘立刻就能用的人是不那么容易的。老员工未必会回来,新手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这意味着,通过调整员工人数来应对经济状况的变动,存在额外的成本,而通过调整工资,则不存在。因此,如果工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那么在经济暂时变差、企业必须要控制成本的时候,企业更有可能选择降薪,而不是裁员。但如果情况正好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工资不具有灵活性,企业又必须控制成本,那么企业能做的最好决策就只能是裁员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资越不具有灵活性,在经济走差的时候,失业的状况就会越严重。由此看来,失业的人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的灵活程度。这件事情的分配意义在于,减薪相当于让更多的人一起承担经济变差的成本,而裁员则是让一小部分人首当其冲。
所以,无论对企业利益而言,还是从公平的意义上讲,允许在经济暂时变差的时候减薪而不是裁员似乎都是更好的选择。在中国还没有建成完善的社会安全网,还存在较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情况下,尤其如此。2008年末和2009年初,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近30年来罕见的急剧下滑,这对就业的压力不言而喻。那时的中国,就切切实实地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取舍:减薪还是失业。
无论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还是从公正的角度看,选择减薪似乎都优于选择失业。可是,此话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非常难。毕竟,面临失业的只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让大部分人为小部分可能会失业的人牺牲自己的工资,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企业通常选择裁员而不降薪的重要原因:得罪一小部分人比得罪所有的人要容易处理。同时,由于存在最低工资保护,对于低工资的雇员,企业缺乏进一步下调其工资的空间。因此,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减薪变得格外艰难。
这里也许需要政府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政府不应该限制企业裁员,毕竟这是企业自主的经营决策。然而在短期内,政府可以为企业消除降低工资福利的壁垒,容忍企业降低工资福利的行为,使得降低工资成为企业的一个真正可能的选择项。我们还有大量的人员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工作,政府可以对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做出限制,如此一来,可以减少私人机构调整工资的压力。政府还可以做的是,在全社会建立一种共识,让每个人都明白经济下滑带来的损失应该由大家共同分担。当然,更长远地看,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安全网,让那些暂时失业的人员可以获得最低程度的保护,并有时间重新寻找新的工作。
经济增长快速下滑,怎么看都是件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分担一点,大家的日子也就不会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