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意见

「专家」在中国几乎是个贬义词,除了「经济专家」一向是贬义词之外,还有宣布地震不可预测的「地震学家」,得出与民间流传版本不符的调查结论的警方「刑侦专家」,等等。各种专家言论,招来各种飞砖,非常热闹。

关于如何对待「专家意见」,我有如下专家意见:

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观点,因为他若不愿意相信,就基本不会认真思考,更别提接受了。「兼听则明」是句格言,而「格言」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句话成不了格言。

第二,为穷人代言的专家和为富人代言的专家同样可耻,为政府说话的专家和为老百姓说话的专家同样不道德,真正的专家只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说话,只为他坚信不疑的事实和学科逻辑说话。但事实和学科逻辑可能出错,所以任何科学家和科学理论都可能错。但只要专家是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做判断,那无论事后证明他是对是错,他都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撒谎。

第三,有人说「没有良心的专家不如一条狗」,如不如一条狗我不知道,但没有良心的专家仍然是专家。因为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良心,而在于是否具备专业知识。传说中的雷锋道德高尚,但如果他非要给你做手术的话,你会落荒而逃。你信任他人品么?当然信任!你信任他医学知识么?当然不信任!专业知识就是专业知识,不会因为它是否被用来造福社会而增减半分它作为「知识」本身的价值。

判断立场比判断知识要容易得多。迅速识别好人和坏人是我们从小就没间断过的训练,而识别谁是有道理的谁是没道理的,是我们从小就没怎么见过的训练。那么自然的结果就是:说「地震不能预测」的专家都是没有良心的,说「地震可以预测至少可以提前XXX分钟预测」的专家都是有良心的;进一步,站在政府立场的专家都是没良心的,站在老百姓立场的专家都是有良心的。

任何科学家,当他评说一件事的「好坏」时,他就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专业,也就是说,他说的是个人看法而不是专业意见,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科学是研究「好坏」的,科学的世界里只有「为什么」和「怎么办」。但是,科学家也是人,在他们不谈论科学的时候,他们也经常会评判「好不好」。所以,当爱因斯坦站出来反对原子弹的时候,他不是作为最伟大的科学家来证明原子弹不科学,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反对,这和刘德华站出来反对原子弹没有差别。

比如说2008年厦门的PX化工厂事件,化工项目永远是有风险的,所以化工专家和院士们需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评估风险的大小。但在评估风险之后,对是否能建和建了之后好不好的论断,都不属于他们的专业范畴。因为全方位的成本收益分析不是这些化工专家的专业。我个人的经验是,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对成本收益的看法非常不靠谱。

最后厦门政府在民众的反对声中终止了该项目。这件事情的意义不是「正义的专家」战胜了「御用专家」,而是公开的争论和最终决策过程中考虑的民意。民众的反对意见可能错了,可能让厦门损失巨大,我们无从证实这一点。但在这件事儿上,政府对了还是民众对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是厦门人的家,厦门人有权反对建立化工厂,就算损失惨重他们也愿意,政府必须尊重这一点。

第四,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判断专家意见正确与否是很难的。但有一条标准可以用,这条标准是判断专家意见是否专业的必要条件。这标准是:任何真正的专业知识,都应该是这样表述的:「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而在另外的条件下,这可能不会发生。」

举个例子,刑侦专家说:「基于各种具体的迹象(这里应该有详细的尸检的描述),我们认为XXX确是溺水而亡。」这就具备了专家意见的必要条件,但它究竟对不对,是不是真的,对不起,老百姓只能自行判断。相信不相信,与这意见正确与否,没有关系。

第五,专家学者,在理想的社会中他们应该活在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衣食无忧,既不鸟政府也不鸟群众,只为真理服务。「路见没道理一声吼」那可能值得称道,但「不理不睬」也算是本份。因为现实世界运转自有其力量,要说专家学者为谁谁谁代言就能改变些什么,那简直是太藐视世界也太瞧得起专家了。

但现实社会不是理想社会,大部分专家要为饭碗担忧,想靠自己的知识给老婆孩子求个荣华富贵。可惜除非遇上好买主,「知识」本身从来不值钱,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利益代言人」。一旦下决心出来卖,自然优先选择帝王家,银两和黄马褂可比什么「民意和良心」实惠多了,反正都已经无耻在先背弃自己的学术规范了嘛,为什么不干脆卖个好价钱呢?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出来「代言」的专家大多数是为政府和富人服务的。老百姓其实也没什么好愤愤不平的,出不起价钱嘛。

市场上这类为谋取私利的杂牌专家一旦多了,整个专家行业信誉就很差了。而我们的教育系统偏偏缺乏「独立思考」这门儿课,所以识别「假货」就更加艰难。但识别好人坏人依然是容易的,「和自己一伙儿的就是好人,和敌人一伙儿的就是坏人呗」。一旦把专家的结论预先划分了立场,他们说什么就不再重要了,反正你也只能听到你想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