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与光棍
剩女大都在大城市,光棍大都在农村,这是中国新的城乡二元化。
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5岁以上未婚人口中,男人比女人多差不多3000万,男女比例大约3比2。严格一夫一妻的数字搭配一下,目前每三个男人就得有一个打光棍。
形式似乎很严峻,但作家冯唐不以为然,在他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开头,他写道:「社会学家的统计说男性比例严重高于女性,这个势头恶化下去,将和贫富分化以及城乡差异一起构成将来社会最大的三个不稳定因素,阴阳不调,男性被憋疯了之后,见他妈杀他妈,见小朋友杀小朋友。环顾周围,我看到的未婚女性远远多于未婚男性。看到的未婚女性多数是好腿好腰好臀好脸蛋好头发好肉身,不上妆,远看近看都好,不喷香水也有兰花香茶花香茉莉花香,弹古筝,围棋初段,练《九成宫醴泉铭》,喜欢齐白石和陈逸飞和岳敏君,喝花草茶,吃净心莲,听窦唯、齐豫、张悬,上豆瓣,上老罗学校而不是新东方,看《天堂电影院》、《阿拉伯的劳伦斯》、《红蓝白》,看《与无常共处》、《莲花》、伊恩·麦克尤恩、张爱玲。看到的未婚男性基本很少,很少的这几个也是怎么看怎么和美好生活没有关系,刚升VP的全副心思想升MD,刚升正处的全副心思想升副局,挣了几百万的想挣一个亿,挣了一个亿的想到创业板上市产品卖到美国去,一腔驴血,一脸大包,为了祖国和事业,何以家为?」
我想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读者的观察也和冯唐类似,都见过不少很美好很能干很有才华却单身的女人。可既然男人比女人多这么多,怎么这些女人就找不到合适的夫婿呢?
因为冯唐生活在大城市,而大城市里女人多。漂亮姑娘大都生活在城市,「大龄剩女」大都生活在城市,「小三」也大都生活在城市。女性涌入城市,不仅因为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且因为那里有更多高教育高收入的男性。所以,中国的男女比例虽然失衡,但城市远比农村平衡。中国城市人口中,未婚男女比例大约6比5;而在农村,这一比例高于8比5。
这样看,城市里的性别比例并没那么失衡。更重要的,女人普遍青睐学历收入胜过自己的男人,而因为城市里女性学历普遍高,所以她们中意的比自己强的男人群体本身就不大。而与学历相比,男人更加青睐女人的相貌,但城市里的美女可不少!上海的数据显示:美女数量占样本女性的34%。
难怪当各路单身女人齐聚城市,争夺「好男人」的战争就惨烈起来。「好男人」们选择一多,眼神可就游移开了,有人一直单着在花丛里晃着,有人找漂亮女人当老婆,有人去包个漂亮二奶。而剩下的男人们还入不了高学历单身女们的法眼,可不就只能单着了嘛。
城市里的单身女人金龟婿难求,而乡村里的单身男人想讨个老婆,恐怕更加困难。
年青女性流动到城市去,身后留下的是乡村中同龄男青年的无奈。于是陶喆唱:「一个小镇的姑娘到了大城市,你一定听过这故事。」美国乡村小青年也无奈,于是一曲《好莱坞不是美国》就红了:「哥哥我想你啊,穿上咱的牛仔裤回家吧妹子,好莱坞那可不是人呆的地儿啊。」㊟对农村单身男青年而说,城里人不止抢了他们的地,还抢了他们的妹子,这怎么忍?!社会学家黄平说:「你要是把喜儿都霸占了,那大春儿可就要参军了。」
婚姻能稳定社会秩序,而单身男青年是犯罪率最高的群体。汉语中,「光棍」这词一直和「地痞」,「流氓」等词联系在一起。当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打光棍的人增多之后,犯罪率也会随之上升。计划生育之后,中国的犯罪率翻了一番。这增加的犯罪率中,有大约14%应归咎于男女比例失衡。当然,男人天生比女人容易犯罪,男人多了犯罪率自然高,不一定是因为这些男人找不到老婆。可研究显示,这些增加的犯罪率确实来自更多的未婚男人,而不是整体的男人数量。
「犯罪率高还不是娶不上老婆的全部恶果。就算不铤而走险犯罪,那娶老婆也得攒钱啊,没钱怎么办?下矿呗。研究显示,在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地区,只有儿子的家庭更有可能从事危险的工作,比如父亲或儿子下矿。而同一地区的只有女儿的家庭,则没有这种倾向。中国采矿业的风险之高举世闻名,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因为没钱娶妻而造成的其他人间悲剧。电影《盲井》描述了两个矿工,专门诱骗单身出门打工的青年,带他去煤矿打工并向矿主谎称这青年是自己的亲戚,一段时间之后在矿井中杀死该青年,然后借口煤矿事故向矿主骗取封口费。而他们所赚的钱,也不过是省吃俭用地寄回家中,培养儿子上学,寄望将来能离开农村脱贫。
婚姻是头等大事,男女比例失衡让这场婚配的战争打得更加激烈。男多女少,女性就更加珍贵,男人就要付更大的代价才能娶到老婆,许多婚嫁习俗也会随之改变。1949年,国民党败退,60万士兵加50万平民登陆台湾,其中的男女比例是4比1。跟着两岸隔绝,台湾岛上的男女比例从1比1迅速跳升至1.2比1;而20到24岁人口中,男女比例从低于1比1飙升至1.5比1。于是,相对于女方支付的嫁妆,男方支付的彩礼价值激增。
这男女比例似乎抽象,但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今天很多侨居美国的华人留学生夫妇,妻子都不愿丈夫频繁回中国出差,因为那里年轻漂亮的姑娘大把。但话得分两头说,一直以来,在美国的中国姑娘紧俏,所以女方要是先于男方出国,留守中国的那男人最后也多半只会落得望洋兴叹落落寡欢。」
竞争的力量,哪管你男女呢?
注:关于男女性别失衡而增加单身男性犯罪率的研究,来自2007年的论文《性别比例与犯罪:中国计划生育的例证》(Sex Ratios and Crime: Evidence from China's One-Child Policy, IZA Working Paper),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Lena Edlund,清华大学的李宏彬,香港中文大学的易君健和张俊森。关于男女比例失衡增加工作危险性的研究,来自2009年未发表的论文《经济增长的性别基础:中国的例证》(The Sexu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和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的张晓波。关于台湾男女比例对嫁妆彩礼的影响,来自即将发表的论文《性别比例与红龙:国共内战后台湾性别比对妇孺的影响》(Sex Ratios and the Red Dragon: Us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Sex Ratio on Women and Children in Taiwan, JPopulationE),作者是艾默里大学的Andrew Francis。
-
原文:So long, put your blue jeans back on, go home. Remember, Hollywood is not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