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以貌取人
人人爱美,所以美貌便有了市场价值,能赚取额外的回报。这回报可以是金钱的,比如时装模特;也可以是非金钱的,比如帅哥美女在择偶时的选择范围更大。就赚取回报而言,相貌和教育水平没有差别,都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至于这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努力获得的,市场并不看重。本来「先天」和「后天」就很难分清,一个人有高学历,你说是他先天聪明呢还是后天努力呢?市场关心的是能力本身,不关心能力获得的途径。
相貌与教育,经济规律类似,带来的现象也类似。
现象一:高学历者工资高,容貌出众者工资也高。美貌的高回报不分男女,但女性更为显著。上海的数据显示:美女工资比平均女性水平高10%,而帅哥工资也比平均男性水平高3%。反过来看,丑女工资比平均女性水平低30%,而丑男工资也比平均男性水平低25%。
现象二:高学历既需要先天资质也需要后天投资,美貌也一样。可不要以为美人都是先天造就一劳永逸的,哪怕素颜朝天也追捧者众,真要如此,时装和化妆品市场早歇业了。先天不太聪明的人可以后天格外努力学习,所以家教和补习市场庞大;而先天不太好看的人也可以整容,这整容的市场也庞大。根据「美国整形协会」的数据,只2007年一年美国人用于整形美容的支出就是124亿美元。这一年共有大约1200万例各类整形美容手术,其中女性约1100万,男性约100万。不奇怪,因为相貌的回报对女性更高。
现象三:高学历者要往能提供回报的地方流动,所以集中在大城市,而美女帅哥也集中在大城市,去北京西单和上海南京路瞅一眼就知道了。上海的数据说:美女数量占样本女性的34%,而帅哥数量占样本男性的32%。反过来看,丑女和丑男数量只占各自样本的2%。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都不难理解。比较难理解的是:美貌的价值究竟何在?学历高的人一般都多少有些高于平均水准的能力,这些能力「有用」,所以能多赚些钱,可「美貌」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人们爱美,爱看美人,所以美貌有价值。一本畅销书,一部商业大片,可能内容垃圾,但因为人们爱看,就赚了大钱。「有用」这个概念纯粹主观,所以市场的回报全凭买家的喜恶。姚明怎么能挣那么多钱呢,不就是大家爱看他打篮球么?可会打篮球有啥用呢?有人爱看就有用,都是主观的。
其次,美貌的回报可不止于「美」本身,帅哥美女们往往在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上强于常人:他们更加自信,并且擅长和人打交道。
抛开那些我们已经熟知其缺点的好朋友们,想想那些我们曾交往过的陌生的帅哥美女们,是不是这个群体更加自信,举止也更加得体呢?那种让人舒服的第一印象,很难忘的吧?就算撇开相貌,自信和与人交流的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谁会相信一个不自信的人呢?谁不愿意和举止得体的人交往呢?
美国的研究者发现,就算在那些与外貌完全无关的工作岗位中,比如计算机编程,美貌的人仍然能通过他们的自信和与雇主交流的能力,来赢得雇主的好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工资,尽管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不比相貌平平的人高,可见自信和交流能力的重要。而在那些需要和客户频繁交流的岗位上,美貌以及附加的自信和交流能力,就更具有实际价值。所以在所谓的「公关岗位」上,大都是仪表堂堂的人。
就像知识教育一样,自信和交流技巧的培养,也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聪明的孩子学习的又多又快又好,而美女帅哥们因为从小就格外受欢迎,与不同人群打交道的机会要多的多,所以社交技巧和自信心都磨练地更好。如同知识投资会带来长期回报一样,这种社交技巧和自信的提升,也会带来长期回报。纵然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可那种「得体」和那种「气场」历久不衰,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瞅着特别让人舒服的老头老太太们,就会知道他们年轻时也一定是美人。
嫉妒心驱使,很多人对美貌者的成功不屑一顾,对美貌者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特质视而不见,这和对「富二代」的复杂情绪一样,都是抱怨「天赋」的不公。这情绪走到极端,就是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人群试图摧毁美丽。
漂亮的脸蛋和名校文凭一样,不一定代表背后的能力,但都是很有用很可靠的信号。看到一张名校文凭,我便知道这背后有努力和天赋,这都是潜在的价值;而看到一张漂亮脸蛋,我便知道这背后有更复杂的阅历和更丰富的社交经验,这也是潜在的价值。
所以,如果以名校文凭取人没问题的话,以貌取人有什么问题呢?
注:关于上海的容貌和收入数据,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家Daniel Hamermesh的研究,他研究相貌的经济回报多年,新书《美貌值钱》(Beauty Pays)预计将在2011年面世。强调美貌,自信,以及交流能力并重的研究,来自2006年的论文《为何美貌重要?》 (Why Beauty Matters, AER),作者是哈佛大学的Markus Mobius和Wesleyan大学的Tanya Rosenblat。